提纳里的角色故事
角色故事一
除了最基本的雨林维护外,巡林队往往还会遇到许许多多人为造成的麻烦,被肆意占用的营地,破坏植被搭建的窝棚,还有会成为污染源的生活垃圾堆,未完全熄灭的篝火灰……针对这些情况,除了解决眼前的问题之外,还必须对它们的始作俑者进行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导,然而这些规劝有时并不能准确地传达。 这一情况在提纳里加入巡林队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一部分是因为提纳里自带学者风范,会底气十足、毫不客气地“教训”那些惹乱子的家伙。更重要的是,在教训对方的过程中,提纳里确实将正确的做法和相关的缘由用最能让对方听懂的方式传达到位了。 在提纳里看来,这些野外生存指南也是知识的一种,而想让大家接受知识是要讲究技巧的。直白地点明对方的错误与其中的利害关系,比干巴巴地输出建议要有用多了。 也许正因如此,提纳里对教令院推行的“虚空终端”颇有微词。知识本应是属于所有生灵的宝藏,应当被对它们产生好奇的人热情拥抱,而不是沦为被限制分配的纯粹生存工具。 遗憾的是,提纳里作为一名年轻学者,并没有与教令院抗衡的能力,目前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做自己能做到的努力。并且与此同时,现实也并不总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大家在道成林中,还是会经常碰见被提纳里劈头盖脸教训的倒霉蛋。
角色故事二
提纳里初至化城郭时还只是巡林队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巡林官别无二致。 “比起参加教令院里那些神叨叨的【大项目】,还不如用自己的所知所学切实地改善雨林环境。”——这是提纳里一从阿弥利多学院毕业就离开教令院加入巡林队时的初心。 然而刚入队几日,他便发现了巡林队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虽然队员们都有着保护雨林的热诚之心,但整个队伍缺乏合理的组织安排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指导。 哎哟,想要做出改变注定会遇到困难,但放任不管可不是提纳里的作风。于是行动力超强的提纳里立即着手改善这一现状。 建立科学的巡林日志,按照每个人的长处分配任务,定期进行队员们的博物学培训……在巡林队的积极配合下,很快,道成林的巡林效率越来越高,尤其是化城郭区域,变得井井有条。自然而然地,在巡林队员们的眼中,这位博学多识的行动派学者便成了他们的“老大”。 于是有一天,提纳里发现同伴们对他的称呼变了——“大巡林官!今天的日志写好了,请你核验。” “大巡林官!我在离渡谷附近捡到了一个包裹,放在失物招领处了哦。” “糟糕,萨古跑哪去了……大巡林官,你今天有见过它吗?” 一开始只当是他们口误,但次数多了之后,提纳里眉头紧皱起来。 “我们这有【大巡林官】这个职称吗?……啊?是效仿了【大风纪官】的叫法?” ……总之,略去过程,在提纳里的坚持下,大家对他的称呼又变回了“巡林官大人”、“师父”或者“提纳里先生”。 “【大巡林官】听起来可太厉害了,我承受不起啊。” 这是提纳里说出来的部分原因。 “可怕,想起了某人讲过的【大风纪官与大风机关】的冷笑话…” 这是提纳里没有说出口的另一部分原因。
角色故事三
曾有一度,林中某种颜色鲜艳的花卉受到了须弥人的青睐,许多人都喜欢将它买来装点房间,慢慢地竟成了一种流行。但是很遗憾,这种花一旦离开雨林就很难存活,即使摘下来也只能维持一两天的新鲜。 不新鲜的花没过多久就被废弃,成为堆在地上的腐坏物,无论谁看了都会觉得惋惜。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不仅是垃圾和污染的问题,长此以往也会有破坏雨林生态的风险。 然而就在巡林队的大家正为此发愁的时候,提纳里却向城里卖花的摊贩提供了一份合作方案,巡林队会派人帮助摊主采集鲜花,不收任何费用;但与此同时,摊主需要增加一项服务,告知每位来买花的人,第二日如果在鲜花残败前退回,可以领取一张收据,三天后凭此收据,可以在摊主这里兑换一份干花装饰。 干花装饰当然是由提纳里负责指导巡林队员制作提供;至于其中的手工费嘛,是否付钱、付多少钱都由买花的人自主决定,就像义卖一样。 这些钱除了一部分会分给店主作为回收残花的辛苦费,剩下的则会成为巡林队维护雨林的经费。合作进行得十分顺利,摊主省去了深入雨林找花采花的麻烦,还增加了收入;巡林队用科学的方案控制了采摘花朵的过程和数量,也同时获得了额外的经费;付钱买花的人不仅获得了短时间内的鲜花陪伴,还能拿到一份可以长久保存的纪念品。 结果很圆满,但巡林队中仍有人不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禁止采摘这种花呢?难道这不是更简单的办法吗?” 提纳里听到这样的疑问后连连摇头,耳朵直晃。“不能这样简单计算。如果下达强制的要求,就会变得像死板的老师教大家做事一样,不但得不到人们的理解,甚至会引起逆反心理。” “到时候,就算不在乎巡林队的风评,光是处理违规偷花的人就够我们忙的了!” “而且流行的趋势是会变的,不用担心,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去了。” 这番话非常务实,立即得到了巡林队员们的认可,尤其是柯莱的头点得最为用力。 “用师父教的办法做的干花饰品,在孩子们中也很受欢迎呢!”
角色故事四
提纳里的同族因为数量稀少又行踪不定,通常给人留下孤僻避世的印象。但提纳里的情况似乎不太一样。他虽然潜心学术研究,并未费心经营人际关系,却阴差阳错地结识了不少同伴。 提纳里早年在教令院求学时因为成绩优异,常有不少学生找他请教课题。等研讨结束,往往伴随着合影留念的请求。提纳里对此略有不解,但还是一一答应了。因此“提纳里什么都会,还很好说话!”的印象便传播开来,使得更多的人竞相拜访,就连其他学院的学生也来找他合作。 直到有一天,这样的“受欢迎”吸引到了大风纪官赛诺的注意——拉帮结派、组建势力…这可是学术腐败的先兆之一! 然而经过长期的暗中跟踪与观察,赛诺发现提纳里只是因为过于“好心”,才经常被其他人找上门来。而提纳里本人却只将心思放在学术上面,对其他人的拉拢不甚热心。 哪怕答应了个别合作请求,也只是基于研究方面的最优考虑。最终,赛诺得出以下结论:“这是一名正直可靠的人才,绝无可能沾染学术腐败。警报解除。” 也许正是因为留下了这种纯粹的印象,一向有意远离知识与学者的大风纪官也放下戒备,在日后的接触中与提纳里成为了朋友。如此种种因缘的积累,为提纳里接纳之后的新伙伴奠定了基础——“这个小姑娘……名字是叫【柯莱】吗?” “不识字也没关系,打起精神来。每个人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都是从无到有的,你与其他人并无不同。” “第一堂课就从拼写你的名字开始,如何?”
角色故事五
喜欢做研究的人,无论是否乐在其中,对未知的好奇心都是相似的。提纳里也不例外,并且这份好奇心似乎与生俱来。 在同龄的孩子们还在阅读童话故事的时候,提纳里已经在翻箱倒柜地搜罗父母的学术书籍了。从研究昆虫的爸爸那里借来了通识课本,又从身为古生物学家的妈妈那里偷拿了化石图案的画片… 就这样,小小的提纳里一边抱着自己尾巴,一边将大量看得懂或者看不懂的知识收入脑中。但渐渐地,提纳里发现,当自己知道的东西变多时,想要了解的未知也更多了。例如,为什么其他人不像自己的家族一样,有着这样的耳朵和尾巴呢? 在翻遍了能在家里找到的古书后,提纳里找到了一份祖辈留下的手稿,内容有关“巴螺迦修那”。记录称,巴螺迦修那曾是赤王麾下的种族,生活在广阔的沙漠之中,多数拥有浅色的皮毛和便于散热的巨大耳廓。后来灾难降临,赤王的国度因其覆灭,巴螺迦修那则受到了草神的恩惠才得以存活,皮毛也变成了绿色。 “……值得一提的是,【巴螺迦修那】按照记载来看虽然更像狐族,但名字的含义却是【沙漠的大狗】。” “听我那些和森林关系密切的人类朋友传述,一种叫【兰那罗】的小东西声称为【巴螺迦修那】这一命名负责。” “天哪!”看到这里的小提纳里甚是惊讶,“原来我是【沙漠的大狗】!” 确切地讲,其实是提纳里的祖先因为和巴螺迦修那共同生活,才因为共生关系留下了这样的血脉。但在兴奋的小孩子眼中,这不重要。提纳里马上要求爸爸在接下来的沙漠考察中带上自己——“沙漠的大狗”要回沙漠去看看! 然而结局出乎意料。还没走进沙漠几米,提纳里就晒晕了头,被立即送回了雨林。 “天哪。”在树屋中恢复后的小提纳里非常悲伤,“【沙漠的大狗】在我这代退化了。” 时隔多年,懵懂的小孩已成长为一名可靠的学者,这段往事也成为了过去的笑谈。现在的提纳里,不仅知道了为何名为“兰那罗”的小东西会进行如此命名,也知道了自己为何容易在沙漠中热昏头。 前者很简单。狐狸和狗在生物学上同为犬科,起这个名字的兰那罗也许特别有文化。至于后者的原因…虽然不太想承认,但大概就是当时摸着自己头的爸爸笑着说的那样——“这孩子的毛发绿得发黑,一定很难承受沙漠的热量吧!”